笔趣阁 > 掉马的夫君不好撩 > 第3章 又见

第3章 又见


栗乡地处淮安城南面,土地肥沃,水源丰沛,因其地生长的栗子饱满充实、产量高且品质好,所以得了这么个名字。

        其名为乡,但实际上算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镇,是个风景秀丽又养人的好地方。

        老宅三进三出,青砖碧瓦,看上去有些年头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芸家人行事低调,今日知府大人回乡,也仅是一辆靛色马车,几个寻常仆从随行。外人看来,多半只会以为是来了走门访友的亲戚。

        不过家里人早早就接了信儿,待到芸京墨下马车的时候,已经有人等在正门口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芸父先一步下车,与一众亲友免不了一番寒暄。

        芸京墨跟随其后,刚一从马车上探出头来,便见一名青衫青年正站在不远处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云生哥哥。”芸京墨笑着唤人。

        为了今日回乡能认人,昨晚睡前芸京墨特地把枳香留在房里,看似谈闲天一般话了许多家常。

        枳香起初还以为小姐是想纾解有关祁大夫的心结,自是乐于奉陪。可是半个晚上,话题一直在栗乡众人的身上。

        丫头心直口快,芸京墨硬是从枳香口中把栗乡的各位都认识了一遍。

        芸家祖辈都已故去,老宅人不多。

        眼前这位看着比自己大不了几岁的,一定就是姑母家的云生哥哥,薄云生。

        那边身量未足的少女是叔父家的幺女;这边说话的是叔父,婶婶应该在堂内……

        芸京墨看过一圈,尽在掌握,认了个七七八八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京墨好久没来了,可有想我?”

        云生笑着迎上来,搀着她下车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嘿,才不想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芸京墨偏头答。

        薄云生和芸京墨年龄相仿,从小一起长大,相爱相杀,是不折不扣的欢喜冤家。

        若不是这几年分开两地,远香近臭,恐怕这一声“云生哥哥”都没得叫。

        云生笑过就要来刮她的鼻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却忽然被从房中出来的婶婶叫住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云生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两人一齐抬头,婶婶像是有些不好意思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今日老大归家,家里人多,偏得厨娘又告假,你去鹤归楼买几个好菜,我记得墨儿喜欢吃糖藕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嗯,好。”薄云生应下,反手还是刮到了芸京墨的鼻子,笑道:“一起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啊,可……可以吗?”芸京墨有点懵。

        婶婶道:“没什么讲究,你和云生去看看有没有喜欢吃的,自去玩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栗乡地方不小,秋季仓满果实熟,正是各行老板们谈生意的时候,此时街上很热闹。

        鹤归楼落于镇中,排场不大,生意极好。这两日不少生意人往来住店,掌柜的善做生意,堂内还请了说书先生为众人解闷。

        薄云生和芸京墨到的时候,堂中醒木正响,堂下各人聚精会神,正听着台上人评书,讲的是《郑参将平反贼》

        “呔!那戚贼还不束手就擒,参将翻身上马,拔剑便要斩贼寇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薄云生瞥了一眼台上,转身便去寻掌柜的订菜了。

        芸京墨没听过人说书,一时觉得新奇,不知不觉便听入了神。

        无论哪个朝代,茶楼酒馆,童声歌谣,都能在一定程度上代表着这个时代的底蕴。流传在平民百姓间的声音既是历史的沉淀,也是民心的趋向。

        芸京墨少有机会听见这些,此刻坐在堂下,听着众人的喝彩声,忽然觉察出了一种身在此间的真实感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当啷!”

        一声刺耳的金属撞击声不和谐地刺入耳朵,芸京墨一惊,皱眉回头望去。

        “《郑参将》这一段,知府大人早已下令禁唱!你有几个脑袋够砍?!!”

        来人声音粗率,踢翻了门口的凳子,将手中酒樽掼在地上,怒气冲冲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身高八尺,一身的腱子肉,一身军中短打劲装,看样子倒是个有官衔的兵。

        可是栗乡并没有驻军啊?

        芸京墨正奇怪着,又听台上的说书先生将折扇一合,“啪”地拍在桌上,嗤道:

        “黄润,少来我这里闹事!知府大人当年只是不喜这一段,不让人在他府中演,何来的禁演一说?”

        堂中的看客多是外乡人,听得此言便放下心,皆转头看过来。

        黄润梗着脖子,又将声音提高了八度:“老子说了不让你演,你竟如此辱我,当我上百弟兄都是死的吗?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呵,”说书的像是听了个笑话,不紧不慢地驳道,“你跟了那反贼,戚贼抄斩,你那些个弟兄可不就是死的么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兀那小儿!休要血口喷人!!”

        说书的这句话当场点炸了这兵,只见黄润额上顿时爆出青筋,握紧了拳头将离得最近的桌子一脚踹了个稀烂,木屑翻飞,挥拳便要向台上的说书先生砸去!

        黄润体型高大,爆发力惊人,堂中吃瓜的不敢再悠闲看戏,当即慌乱躲避!

        变故来得太快,芸京墨双脚像是定住一样动弹不得,抬眼见,黄润已经横冲直撞地冲了过来!

        “阿陌,别让他伤人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堂中正乱,有一人在此时出声。

        阿陌立即向前,掠至黄润身前,勾腿乱他底盘,又急出拳攻他面门。黄润仅凭蛮力应付不得,招式已乱,三两下便被制住,脚一乱侧倒下去。

        阿陌顺势压制,反剪了他双手牢牢将其钳制住。

        轰然倒地之时,正离芸京墨脚边不过一尺。

        芸京墨连忙站起来,拍拍心口终于回了魂。

        众人松了口气,这才反应过来此番精彩,有人拍手叫好。

        那黄润却闭目仰天,绝望嚎道:“骠骑将军!您睁开眼睛看一看!天下人负您啊!那皇帝小儿——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黄百户慎言!”

        薄云生将出来,便见这一团乱麻,当即喝止住了他,惊出满额汗。

        众人侧目,薄云生快步走到堂中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诸位,这位壮士是我乡邻居,早年经历损坏了神志,此番实属胡言,扰了诸位雅兴,还请各位海涵!”

        薄云生抱拳面向看客,替他赔礼。

        黄润倒地仰面,两行清泪涕泣。

        正钳制着他的那名叫做阿陌的青年手劲微松,察觉到他已经安静下来,抬头看向方才对自己下令的主人,询问道:“先生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嗯,阿陌,且放开他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堂中并吵闹,这一声不大,但声音温润儒雅,直入了芸京墨的耳朵。

        芸京墨本能回头,一袭月白长衫入眸,那人站在鹤归楼的门口,拢袖于前。

        正是祁铭之。

        “祁……祁大夫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你们认识?”

        薄云生奇道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黄润是十年前戚……咳,长明军中的一个百夫长,后来上面的人造反,数万兵士重新整编,该遣散的都发放回乡,他就是那一批回来的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几人出了鹤归楼,先送黄润离开,才寻了个路边茶馆坐下。

        芸京墨没有想到在栗乡还能遇见祁铭之。但见他与药师顾珏同行,又带着随从药童,也能猜测出来他和鹤归楼的商人们一样,是来谈生意的。

        顾珏道:“抱歉,我能否问问……方才说书先生所说的‘戚贼’,指的是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薄云生顿了顿:“十几年前的长明军主帅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啊?”顾珏茫然,又看了看祁铭之。

        “长明军主帅,戚年。当年位同三公的那位骠骑将军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祁铭之淡淡接过了话,替薄云生补满了茶水,“云生兄弟,你接着说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倒也没什么可说的,因为舅父当年很欣赏戚将军,所以才不让人在淮安府唱这一段。但普天之下,《郑参将平反贼》这一出早已经传遍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既如此,为何云生兄弟要如此回护那位黄百户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黄百户参军之前对我多有照顾,如今他沦落至此,我也只能略尽尽心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薄云生一口饮尽茶水,像是喝酒似的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他自遣返归乡,神志就时好时坏,最听不得有人诋毁旧主。平时倒还好,栗乡天高皇帝远,大家知道他疯疯癫癫的也就不计较。但这几日生意往来多,若是再有像今日这般情况,恳请二位像今日这般,帮他一帮。”

        薄云生以茶代酒,真诚地敬祁铭之和顾珏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云生兄弟重情重义,这个忙我们一定帮!”顾珏笑着拍了拍他的肩膀。

        祁铭之也点头,虽然表情很淡,却很郑重。

        芸京墨撑着头偷偷瞄他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人沉稳大方,说起话来也很谦逊,没有半点生人勿近的气息。

        芸京墨当时看书的时候想,这样的主角既不高冷也不腹黑,靠什么吸引人呢?

        如今同在一桌,她似乎明白了。或许这便是:谦谦君子德,磐折欲何求1。

        这样的人做医者,自然是仁心仁术。

        等等?!

        脑海中一个念头电光火石间闪过!

        接下来会有时疫,许多人因此丧生,但主角的故事还在继续,那么这场时疫是谁阻止的呢?!

        “哎呀!”

        芸京墨恍然大悟,啪地一拍脑门。

        其余几人转头看向她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怎么了?”薄云生皱了皱眉头。

        芸京墨立刻红了脸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没有没有,忽然想起来……呃家里还有些东西没做好,一时想入神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这样……”薄云生略一沉吟,起身同二人告别,“既如此,我们便先回去了,等二位忙完一定来家中做客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几人就此别过,正好路分两旁,各走一边。

        谁也没有注意到,从他们离开鹤归楼起,就一直有一双眼睛在暗处盯梢……

        “看清了?”

        说话的人微微蹙眉,合上了手里的竹扇,扇尾的坠着的那颗碧玉珠子微微晃动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主子,清清楚楚,绝不会有错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好,那便给我盯紧了!人若是跑了,你也可以滚了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!”


  (https://www.uuubqg.cc/45890_45890135/43158090.html)


1秒记住笔趣阁:www.uuubqg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uuubqg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