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幸得识卿桃花面 > 第17章 第十七章

第17章 第十七章


很快三日已过,到了去赴宴那日,阿卿换上镇国侯府的丫鬟服饰,还是以白纱遮面,随着晏景玄一同坐上了马车。

        晏景玄见她又戴上了面纱,虽微微皱眉,却没有说话。他常以骑马出行,侯府的马车多为长公主所用,空间足够,装饰美观大方。

        阿卿坐在了离他较远的地方,挨着帘子,隐约还能看到驾车的下人。

        二人各自坐着,都未言语。

        马车穿过长安街,来到侯府(此侯府非镇国侯府)门外,新任兵部尚书侯文竹及大公子侯明舟站在门外迎客,门庭若市,车马为患。

        简行让人停下马车,声音传了进来,“侯爷,咱们到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他骑着马,身后还带了些护卫,晏景玄虽不喜这些,但镇国侯府的排场要有,尤其是今日,不出意外,晋王等人也会来掺乎一脚。

        晏景玄撩开耳帘,远远瞥了一眼悬灯结彩的侯府,收回目光看着阿卿,沉声道:“今日鱼龙混杂,进去之后,你时刻跟紧我,不可随意走动,遇到任何事都先与我说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。”阿卿应下。

        晏景玄起身要下马车,阿卿忽然出声喊住他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小侯爷,侯文竹这个人,圆滑得紧,你不要轻易信他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晏景玄回身,看着她,轻笑了一声:“这么不相信我?那侯明舟呢?你觉得他是怎样的人?”

        阿卿没有作答,定定看着他。

        晏景玄眼睛微眯一瞬,似有所思,亦没有再接着问,钻出了马车。

        侯明舟早便看到有人过来,但马车离得远便停了下来,他仔细辨认才认出了马上的简行,猜到马车里便是晏景玄,对着侯文竹说了几句,便朝着马车走了过来。

        晏景玄刚从马车下来,侯明舟已到了跟前,嘴边挂着浅笑,躬身施礼道:“见过小侯爷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声音温柔,让人一听便觉得是位温润如玉的公子。

        马车里,阿卿听到侯明舟的声音,嘴角嘲弄地扯了扯,要伸出去的头又钻了回来,定定坐着。

        晏景玄伸手扶起他,亦笑着说:“无须这些虚礼,怎么样明舟,多日不见,别来无恙啊,我可就等你回长安一同吃酒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好说,明舟自是奉陪,舍命也要陪小侯爷喝个痛快。知许,快带小侯爷进去上座,好生伺候,一会儿迎宾结束了,我再来找小侯爷吃酒。”侯明舟吩咐道。

        简行上前将礼簿递到知许手上,侯府下人接过镇国侯府的车马,牵着往角门一侧去了,统一妥善安置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是,公子,”知许应道,伸手接过礼簿,又朝着晏景玄躬身,“小侯爷请。”

        晏景玄忽道:“再等等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侯明舟微顿,却见小侯爷回过头,对着马车低低唤了一声:“阿卿,出来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阿卿?

        马车里竟还有人,莫非是长公主来了?侯明舟正要行大礼,忽见到从马车里出来的是位戴着面纱的姑娘,堪堪将动作守住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这位是?”他打量着阿卿。

        不曾听说小侯爷已娶了亲,瞧着这位姑娘衣衫面料也非上等,不像是姬妾一类,猜不出她是何身份。

        晏景玄笑道:“我的婢女,现在可以走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阿卿一直低头垂下眼眸,盯着脚下的青白石砖,看到晏景玄走过,她抬起头,与侯明舟对视一眼,福了福身,跟上晏景玄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姑娘留步。”侯明舟喊住她。

        阿卿闻言,停下脚步,晏景玄也转过了身看着他。

        侯明舟盯着阿卿背影,目光紧张又带着几分难以置信,“姑娘可否转过身,摘下面纱,让在下瞧一瞧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不可。”阿卿淡淡回道。

        侯明舟顿了顿,没想到她会直接拒绝,只好望向晏景玄。

        晏景玄目光在二人之间来回流转几瞬,唇角微勾,笑着问:“还有何事,明舟?”

        侯明舟心下犹豫,最终还是说了出来:“姑娘的眼睛,与在下一位故人十分相似,虽然在下那位故人,多年前已不在人世,但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他从未相信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原来如此,所以,你怀疑阿卿便是你那位故人?”晏景玄问,他挑了挑眉,勾唇浅笑。

        侯明舟不语,默认。

        晏景玄朗笑出声,走过来,瞥了一眼阿卿,看着侯明舟说:“你多虑了,不过是一双眼睛相似,有何大惊小怪,我还认识一位姑娘,与阿卿的眼睛亦是极为相似,哪日你若是想见,我可以带你去见她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侯明舟欲言又止,还是紧盯着阿卿不放,但他又相信晏景玄的话,觉得小侯爷不会骗他。

        于是问道:“小侯爷说的那位姑娘,是何人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靖国公府的三姑娘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靖国公府的三姑娘,”侯明舟将这几个字在嘴上重复了一遍,那不就是——“太子妃?”

        晏景玄不置可否。

        几人耽搁了太久没有过去,侯文竹亲自过来迎接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下官见过小侯爷,”他先朝着晏景玄施礼,又向侯明舟使了使眼色,“明舟,干什么呢?怎么还不带小侯爷进去坐下?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侯大人,恭喜啊。”晏景玄笑得不动声色,拱手贺喜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同喜同喜,小侯爷请。”侯文竹,侧身让开路。

        晏景玄不再客气,走在前头,一路过来,不少官员朝着他行礼作揖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见过小侯爷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阿卿跟着晏景玄身后,一直低着头,自侯文竹过来,她便不曾抬眼,无人知晓,她为了控制自己当场质问侯文竹,废了多大力气。

        刚踏进侯府大门,便听到内侍一声尖嗓“晋王到”,众人停住不动,回首望着王府车驾,见晋王下了马车,齐齐行礼:“参加晋王殿下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只有晏景玄头也没回,一步一步,径直走了进去,他的身后,跟着一步一趋的阿卿。

        晋王脸色渐渐阴沉,狠厉盯着晏景玄背影,似是要用眼神将他万箭穿心,自是没能如愿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平身。”

        侯文竹平身后,发现身边的晏小侯爷已经走了进去,忙示意侯明舟跟上去招呼,自己抖了抖袖子,去迎晋王及他身后的一众官员。

        宴会开始。

        看着席位布置,一众官员开始心思活络,这新上任的兵部尚书不知是怎么想的,竟做了这样的安排。

        一般来说,知道晋王会来赴宴,上头的首座只需要安排晋王即可,可他却偏偏没有这么做,而是在上头面对面放了两张席位。

        左边是晋王,右边为晏小侯爷。

        底下大多数官员对这样的席位安排不敢置喙,也只有晋王一派的人,暗自低骂几句侯文竹不懂事。

        众目注视之下,侯文竹一手举着酒樽,一手提着酒壶,站起身,先作了一番生平叙事,从官三十载,勤政爱民,再感念承元帝圣恩,调任回京委以重任,最后谢百官承情赴宴,日后还望照拂。

        他自饮三杯,似是诚意满满。

        “侯大人言重了,日后大家都是同僚,理应相互照拂,请。”一众官员举樽,同他共饮最后一杯。

        阿卿坐在晏景玄身边,借着余光打量着下方席位。除了侯明舟的目光不时落在她身上,还有一人,也在看着她,目光更为强烈,不加隐晦。

        是谁?

        她脑子里闪过数张面孔,只有一人,与此人眉眼有几分相似。

        那个人是,韩凌。

        看来这人便是,大公子韩雍。

        她从未见过这位韩尚书府的大公子,与他唯一的联系便是韩凌,他这般盯着她,只能是与韩凌有关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姑娘小心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听到声音,阿卿回神,身上已被茶水打湿了大半,好在茶水放了会儿,已经温热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奴婢该死,奴婢该死。”小丫鬟跪在地上,瑟瑟发抖。

        原来这小丫鬟本是替晏景玄添酒斟茶,却因为目光被他的脸吸引,脚下便打了滑,将茶水泼了出去,殃及了无辜的阿卿。

        晏景玄的脸瞬间冷下来。

        侯明舟自是注意到了这处,忙上前揽下错,“姑娘可烫伤?还请小侯爷和姑娘恕罪,丫鬟不懂事,我让人带姑娘去后院换身衣裳,知许,去请大夫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阿卿:“不用,茶水不烫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听到她的声音,侯明舟微愣,看来小侯爷说得是,不过是眼睛相似,哪能谁都是那个人。

        侯文竹也走过来,对着丫鬟训道:“还不滚下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又朝着晏景玄赔笑,“小侯爷见谅,下官这就让人带姑娘下去换洗,来人,带着这位姑娘去后院找二姑娘,换身二姑娘的衣裳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阿卿一动不动,望着晏景玄,听他安排。

        见她没有烫到,晏景玄神色微微好看了些,知晓她身子不好,怕她受风着凉,便对着她点了点头。

        “快去快回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。”阿卿答道。

        她起身,跟着另一位丫鬟,从旁边小门走出了宴席。

        自是不知她的身后,数双眼睛看着她,有探究,有打量,有兴味,更多是猜测她和晏小侯爷的关系。

        注:关于古达左右哪边为尊,作者查了查相关资料,秦汉总体以右为尊,唐宋以左为尊,到了元朝又是为以右,而明清为左。

        出现了朝代不同,左右尊卑不同的情况。文中出现地名“长安”,机构“锦衣卫”等,唐明两朝皆以左为尊,故作者最终选择以左为尊。

        晋王是亲王,小侯爷以后即便封王也是郡王,故晋王在左,小侯爷在右。作者私心,这么安排席位就是不想小侯爷被压一头π_π,当然,也没有脱离剧情设置啦。

        最后强调,本文架空历史,虽使用了“长安”“锦衣卫”等名词,但都与史书记载有出入,切勿考据。


  (https://www.uuubqg.cc/29421_29421772/43124394.html)


1秒记住笔趣阁:www.uuubqg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uuubqg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