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时光日记 > 第九章 张家的现状

第九章 张家的现状


自从姐姐良芳被买去了别人家里,张良平就整天变得闷闷不乐,每到下午,就会一个人蹲在土墙边上独自呆上一会,期待着姐姐回来,可姐姐却始终是回不来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如今六岁的良平多了一个弟弟,他在家排名老二,而弟弟在家排名第四,父亲给弟弟取了名字,叫做张良安。其实良平之前还有一个排名第三的弟弟,不幸的是三弟再出生不久后就夭折了,而良平当时还小,父亲母亲又从未提前过。

        在那个年代,特别是在农村的家庭,谁家里生了小孩,都要格外地小心照看,因为一不小心就会染上一种病,民间俗称叫做“出豆。”凡是感染上这种病,全身各处都会起红疹,尤其是脸部、双臂以及腿部最为明显,感染者往往会出现高烧不退,而起红疹的地方渐渐化脓。而染上病了的婴儿,由于当时农村的医疗条件比较差,而不能得到及时有效的救治,基本上都会因为高烧不退,而导致夭折。年龄稍微大一点的孩童,即便熬过去了,痊愈后脸上都会留有麻子。

        张良平的大哥和三弟都是因为“出豆”,而导致早早就夭折了,在自己家里,父亲张泽噗从不让人提起这两件事。在当时的市井民间,都认为夭折的孩子是不祥的,谈论会给人带来不幸,因此,乡里人之间的闲聊话题,从来都没有人谈论这种事情。可对于那些失去了孩子的父母亲而言,每一个孩子都是自己的一块心头肉啊!这种埋藏在内心深处的悲痛将会伴随他们一辈子……

        从良平和良安兄弟二人的取名中可以看出,张泽噗和妻子的内心其实别无所求,只是希望他们两兄弟能够平平安安的健康成长。那种丧子之痛对他们的打击太大了,他们已经再也经受不起任何一次那样的打击……

        一年多以来,张良平的家里的生活条件并没有得到些许的改善,反而愈加地有一种衰败的景象。

        年过五十的父亲张泽噗,由于常年的劳作,每天又食不果腹,长期以往,落下了一身的毛病,如今的他,身体十分的瘦弱,缺少食物而导致的营养不良,全身皮肤以及脸部泛黄,当时这属于是一种穷病,民间俗称叫做“发黄种”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小父亲十几岁的母亲廖熙芳,身体也不是很好,常年的咳嗽,小时候父母把她卖给地主家当丫头妹,每天辛辛苦苦地劳作,而到了吃饭的时候,又不能填饱肚子,正处在长身体的年纪,由于缺乏营养的供应,身体发育不好,如今三十多岁的年纪,背就已经开始驼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张泽噗依旧在外面给别人做木工,可最近的工作不好揽,一年到头,大半的时间都没有工作,工钱少得可怜,家里的那几分田地,由于常年有水浸着,也只适合种稻谷,其它的作物都种不了。除了耕种和收成的时候,张泽噗就会回家帮忙以外,其余的时间,即便揽不到活,他也在外面帮别人家修修窗户,补补房门,来换取米粮。

        在家中,母亲廖熙芳需要在家细心照顾年幼的弟弟,家里面的家务活和平时农田除草、施肥等劳作都压在良平的肩上,此刻,他才意识到,以前姐姐良芳肩上的担子有多重,那时候姐姐还在家,自己只会调皮捣蛋,当张良平担起家里的重任,他才明白生活的艰苦。

        天刚刚放亮,就要随母亲起床,操劳着家里的家务活,张良平喝了点稀粥后,就要到田里拔草,有时候也会跟着乡里的大人们,到山上去拾柴火,到了中午,良平也学着大人们模样,在山上找了一条藤子,把柴火一捆,背上就跟着大人们回家。

        回到了家中,把拾到的柴火整齐地叠放在门前的空地上,在那个时候,下乡人家都是烧柴火煮饭的,张良平上山捡柴火的次数就越加地频繁了,久而久之,他捡到的柴火就垒起了高高的两摞……

        按道理来说,一家四口人,父亲外出帮别人家做木工,自己和母亲在家操劳农活,生活应该可以维持得下去,至少也不会想现在这样,吃了上顿没下顿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可那个年代,像张良平这种家庭的庄稼人苦命啊!地主手里掌握着绝大部分的土地,他们只用租给佃农们耕种,就可以在家躺着收佃租。而乡里的富农们,家里有牛的,可以用牛来犁地,有钱请得起掂田工帮忙护理,养的牛拉下来的牛屎、牛尿,又是农田最为肥沃的养料,这样子的深耕细作,收成自然要好得多。

        而像张良平家这样的人家,家里农田是泥沙地,土壤贫瘠,而耕种又只能靠锄头来浅耕,施的是草木灰沤的肥,土壤结板得厉害,即便从年头忙到年尾,收成却依旧是那样的惨淡……


  (https://www.uuubqg.cc/22700_22700774/41288652.html)


1秒记住笔趣阁:www.uuubqg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uuubqg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