笔趣阁 > 时光日记 > 第十七章 早稻春耕

第十七章 早稻春耕


雨水时节一过,降雨逐渐增多,天气总是阴阴沉沉的,这就是南方所说的梅雨天气,俗称“回南天”。

        良平也同往日一样,早早就起床,这段时间里,要用牛进行耕地,所以良平去放牛的时间也比开始的时候早了一些,每天八点钟就开始出去放牛,等到了中午十二点才把牛牵回来。牛每天都是吃得饱饱的。

        现在的田野中,农户们都已经放水养田了,因此也没有多少草给牛吃,所以良平就把牛往山里赶。

        良平大多数时候,都是跟着其他放牛的人一起去放牛,这样子也好有个伴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有时候,张良平也会自己一个人去放牛,因为他知道哪个地方的草长得比较茂盛,刚开始时,早上雾气很大,良平一个人牵着牛往深山里走,每当有些风吹草动,亦或是鸟叫虫鸣时,想起村里面老人常讲的老虎吃人的故事,内心还是怪慎得慌的。

        而现在山路走多了,即便是闹出再大的动静,良平的内心也不带一点害怕的。良平每次出来放牛的时候,他都会背上自家的簸箕,在放牛的过程中,如果看到路上有牛拉下的粪便,良平都会把它收集起来,等到中午放牛回家时,再背回家里,然后堆放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在那个年代,每个家庭里都会有一个尿缸,专门用来盛尿的,家里的人会把尿尿到尿缸里,每家每户都会把尿收集起来,用来淋菜,或者是进行沤肥。这在当时一种比较容易得到的农家肥。

        自从良平开始放牛以来,家里墙边的空地上,已经堆放起了一大堆的牛粪,而母亲会把每天家里烧柴做饭留下来的火灰撒在粪堆上,然后把收集起来的尿,淋在上面。

        等过个十天八天的,有机农家肥就沤肥好了,对于传统的农耕社会来讲,这就是农作物最好的肥料。

        村里老人有句顺口溜:“人靠地养,地靠粪养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会耕会耪,无粪不长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春天粪满筐,秋天粮满仓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种田比粪堆,秋后比粮堆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可想而知,粪土对于农村人家来说,有多么重要,那些没有耕牛的农户家,耕地用锄头,而肥料也只能用草木灰沤肥,农作物的收成既然也不会高……

        时间来到了三月份,到了傍晚时分张良平才把牛赶了回来,吃完晚饭后,又开始下起了小雨,忽然间想起了阵阵雷鸣声,古人云“春雷惊百虫”。惊蛰时节到了,春雷乍动,惊醒蛰伏于地下越冬的蛰虫,标志着万物复苏,到处一片生机勃勃的时间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年的春耕被提上了日程,张良平所居住的村子,由于地理位置不错,一年可以进行两次耕种,分为“早稻”和“大冬”两季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早稻”一般是在春分过后,到清明这段时间农民就开始播种,等到了六月大暑小暑左右,稻谷就可以进行收割;而“大冬”则是在七月立秋左右开始播种,等到了十月霜降左右就可以收割。

        多亏了母亲之前让良平去给别人放牛,由于良平平时放牛比较认真负责,雇主家很满意,今年到了自家耕地的时候,母亲等雇主家雇主家犁好了地,然后再去向雇主借耕牛来犁自家的耕地。雇主也爽快地答应了,还夸赞良平懂事能干。

        良平家开始准备早稻育秧了,良平早早就把牛牵到一处荒地,然后把牛栓住,就回来跟母亲一起去下秧,一大早,田野里便有很多人在开秧地,准备下秧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母亲把地里的水放掉,然后一垄一垄地把地隔开、整平,再均匀地撒上已经浸泡了一天的稻谷种子,最后利用扫帚沾上泥浆水,轻轻地把种子压进泥土里。

        而良平则坐在田埂上,用刀削着竹鞭,把布条绑在竹鞭尖上,然后把绑好布条的竹鞭插在地头,用来驱赶飞禽走兽,避免它们把种子吃掉。

        等到下完了秧,已经到了中午,母亲便先回家做午饭,而良平则需要去把牛牵到湖里喝点水,然后再牵回家。

        半个月后,春分时节已至,农户们都十分警惕天气的变化,把秧地的坝埂填紧实,作好排水的工作。因为早春的天气冷暖变化频繁,降雨更是飘忽不定。

        春分过后的第五天,张良平家里的秧苗已经可以插秧了,良平也不去放牛了,只是每天早上把牛牵去栓好,就回来跟着母亲去插秧。这时候的田间地头就比较热闹了,妇女们一边插着秧,一边在聊家常,而良平和母亲依旧在弯腰认真地插秧。母子俩起早贪黑,辛苦忙碌了两天,终于是把自家的地插好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张良平又重新把精力放会到了放牛上,而母亲则依旧是起早贪黑地忙着插秧,因为村上以及邻村的一些大户人家,家里的田地太多,所以每到播种、插秧和收获的季节,他们都会请一些妇女们来帮忙,并且会给出一定的报酬。

        由于家里实在是揭不起锅了,母亲便想着去帮忙插秧,来维持家里的生计。


  (https://www.uuubqg.cc/22700_22700774/41224825.html)


1秒记住笔趣阁:www.uuubqg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uuubqg.cc