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454章


这一界考生的整体实力比前几界殿试要出彩,抉择起来也就困难不少。

        鸿胪寺卿是对试卷动了手脚的人之一,他知道皇帝马上就要批阅到萧清朗的试卷了,萧清朗的试卷得分不高,在前二十名吊车尾。

        这自然是有缘故的,他“写”了大逆不道之言,之所以还是将他放了进去,乃是因为他是会元,会元不落卷,这是约定俗成的规矩,就算要落也轮不到他们来,得皇帝亲自动手。

        一切都是如此天衣无缝。

        鸿胪寺卿的目光一直盯着被压在第二份的考卷。

        皇帝改完宋平的考卷,不甚满意,放在了左边。

        李尚书心下一沉,宋平是他的门生,看来是没戏了。

        皇帝抬手去拿下一份考卷,这是一个叫朱广茂的考生的试卷,寒门学子,无甚背景,在春闱中表现不算太出众,在乡试的排名也仅仅是当地十几,暂时没引起任何党派的兴趣。

        改完他的,就该是萧清朗的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鸿胪寺卿的心都提到了嗓子眼儿,虽说应该不会什么岔子,可到底是做了亏心事,他有点儿心虚,就寻思着万一皇帝认出那不是萧清朗的字迹怎么办?

        其实这字模仿得是真好,只怕萧清朗自己来了也未必一眼看出是仿造,皇帝当然更无从发现了。

        鸿胪寺卿紧张忐忑之际,门外忽然传来一个太监的禀报:“陛下,庄太傅求见。”

        鸿胪寺卿的目光自萧清朗的考卷上挪开,望向了门口。

        这个时候庄太傅怎么过来了?

        皇帝刚拿起的考卷又放了回去,对门外道:“宣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是。”太监应下,“陛下宣庄太傅觐见——”

        魏公公挤了挤眉,这是个新上任的太监,他提拔的,办事太中规中矩了,陛下跟前儿早没这么多规矩了。

        宣啥宣?直接让进来就是。

        庄太傅也愣了下,他原本打算坦坦荡荡地走进去,拱手行了个福礼,可这新太监把场面搞得如此正式,害他进御书房后还跪下给皇帝行了跪礼。

        皇帝淡淡摆手,示意庄太傅平身:“太傅何事?”

        诸位大臣也向庄太傅行了一礼。

        庄太傅拱手回应之后,才望向皇帝正色道:“臣有事启奏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现在?”陛下看向他。

        “是。”庄太傅拱手。

        李尚书识趣地说道:“那臣等先行告退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嗯。”皇帝应允。

        李尚书等人出了御书房,并未走远,就在附近的偏殿中用茶。

        皇帝的目光再一次落在庄太傅脸上:“什么事这么急急忙忙的?不能等朕批阅完考卷?”

        庄太傅不着痕迹地扫了眼桌上的考卷,看到萧清朗的就在即将批改的第二张,他暗暗松了口气。

        他上前一步说道:“臣方才回去的路上突然记起来再有几日便是太后的寿辰,臣……斗胆去行宫探望太后。”

        皇帝的神色一顿,放下御笔,垂眸,喝了口茶,方看向庄太傅道:“母后她凤体欠安,御医说不宜见风,也不宜见客,朕稍后会再命人去一趟行宫,看母后是否有所好转,再通知太傅。”

        “多谢陛下!”庄太傅拱手深深一福,起身的一霎,状似无意地碰到桌上的考卷,一摞考卷撞到皇帝的茶杯,茶杯倒了,考卷也撂翻在了地上。

        “臣该死!”他忙跪下请罪,并手忙脚乱地将试卷拾掇起来。

        魏公公忙去查看皇帝有没有被茶水烫到,皇帝也低头掸了掸身上的水珠。

        趁二人不备,庄太傅将萧清朗的这份考卷藏进左袖,并从右袖中掏出萧清朗的原卷夹在了考卷中。

        ……

        出皇宫后,庄太傅见到了双手揣在暖手捂里的宣平侯。

        四月天了,也不知这人是怎么还用这种东西的。

        宣平侯眉眼冷峻,气质深沉,然而庄太傅走过来的一霎他的眉梢却十分恣意地挑了一下:“哟,太傅走得挺快,宝刀未老啊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庄太傅被他气得一口气堵在嗓子眼,上不去也下不来:“考卷我已经放回去了,你还不赶紧把郡王放了!”

        “放就放。”宣平侯扭头,欠抽地说道,“常璟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常璟直接把安郡王从马车里丢了出去——

        庄太傅:“……”

        庄家的车夫也被释放了,忙将安郡王背到自家马车上,安郡王受了伤,一条腿鲜血直流。

        庄太傅的拳头捏得咯咯作响。

        宣平侯道:“赶紧去疗伤啊,想让他变成瘸子吗?啧啧啧,你说你这人,是怎么做祖父的?半点儿不关心自家孙子。”

        庄太傅差点原地爆炸了。

        我孙子怎么受伤的你心里没点数吗?你是怎么有脸讲出这种话的?

        气死人了!这家伙实在是气煞老夫了!

        “哼,你以为这样他就能一定能得第一?”庄太傅看过萧清朗的试卷了,老实说,确实作得不错。

        但是不凑巧,这次的策问题安郡王早在陈国时就与陈国国君探讨过,那时安郡王并不知科举会出到类似的题目,他只是在听陈国国君说起安邦治国之道。

        萧清朗确实是个有真才实学的人,他文采斐然、言之有物,引经据典,令人信服,然而他毕竟不是真正的政客,他在治国之道上不如一国之君有经验。

        所以鸿胪寺卿所言不假,两份试卷确实不分伯仲,再者,江南才子宁致远与袁首辅的嫡孙袁宇的考卷也十分优秀。

        陛下就算不抬举庄家,难道也不抬举袁首辅吗?袁首辅可是三朝元老。


  (https://www.uuubqg.cc/11984_11984446/124384380.html)


1秒记住笔趣阁:www.uuubqg.cc。手机版阅读网址:m.uuubqg.cc